南京職業教育概況
一、近代以來歷史沿革
南京近代職業技術教育肇始于晚清洋務運動時期,清同治四年(1865年)兩江總督李鴻章在南京聚寶門(今中華門)外創建金陵制造局,“募洋匠為師,督諸匠制造炮位、門火……”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外國教會創辦的南京斯密斯紀念醫院附設醫學堂是近代南京地區最早實施實業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的學校,也是南京西醫學校之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兩江總督張之洞創辦的鐵路專門學堂(又稱礦務鐵路學堂,魯迅先生于1899-1902年曾在該學堂求學)是南京地區及江蘇省內第一所官辦的實業學堂。至辛亥革命前,南京地區共有6家實業學堂。
金陵制造局
民國初年,學制變更,南京地區的實業學堂改為實業學校。民國十一年(1922年),根據民國政府頒布的《壬戌學制》,南京地區實業學校改為職業學校。1949年3月,南京解放前夕,全市共有8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651人,教職工321人,另有4所高等學校附設的高級職業科。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對接管的所有公私立學校進行整頓改造,并陸續建立多種類型的中等專業學校。1952年以后,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除中等專業學校外,南京地區先后創辦了技工學校和農業、職業中學。至1965年底,南京地區建立工業、交通、郵電等8大類中等專業學校25所,在校學生15765人,比1949年增長24倍。
文革期間,南京職業教育事業遭受極大摧殘,多數學校經歷了停課、停辦、恢復的曲折過程。文革十年,南京地區職業學校少培養中專畢業生約3萬人。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南京開始實行中等教育結構改革,通過調整、整頓,全市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學、技工學校三類職業技術教育逐步發展,事業規模逐步擴大,形成了適應南京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南京職業教育圍繞“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城市定位和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堅持質量開放融合創新發展理念,職業教育現代化邁入又好又快地發展階段,職業教育服務發展、促進就業、聚焦富民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南京市中等職業教育保持穩定、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規模結構趨向合理。全市共有中等職業學校23所(不含技工學校),在校生63059人。其中,綜合高中4808人,職業中專17129人,五年制高職35352人,“3+3”專科分段式培養4867人,“3+4”本科分段式培養903人。試點舉辦綜合高中班41個,比去年多4個。全市職業學校招生總數16117人,畢業生總數15654人。南京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結構比例如圖1,各職業學校布局情況見表1。
2.設施設備
2019年,隨著各級政府持續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硬件設施配備不斷完善,教學大樓、實訓基地、儀器設備、學生公寓等教學、生活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數字化建設成效顯著,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詳見表2、表3)。
數據來源:南京市各職業學校統計匯總
數據來源:南京市各職業學校統計匯總
3.教師隊伍
2019年,南京市職業教育全面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不斷提升教師素質,教師學歷、職稱結構都發生了一定變化(詳見圖2和圖3)。全市職業學校現有專任教師4245人,生師比11.69:1。其中,“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人數的 48.67%,比去年同比增長1.01 %;兼職教師占專任教師人數的16.23%,比去年同比增長1.04 %。
三、“十三五”以來發展成就
1.南京職業教育全省首位度持續提升
南京職業教育各項辦學指標均居全省前列,綜合實力、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全省首位度穩固提升。2019年,5所學校創建成為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領航計劃建設單位,新增38個省現代化專業群、10個省級現代化實訓基地,單招升學成績位列全省第一方陣。競賽成績同步領跑全省,第十三次蟬聯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金牌總數、獎牌總數第一,市教育局獲“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先進單位”稱號;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名列全省第一、全國城市榜第一,為江蘇奪取國賽十一連冠再立新功;第九屆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中位列全省前列;在第十屆全省文明風采活動中南京市教育局獲優秀組織獎。
2.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扎實推進
南京職業教育率先優化資歷框架建設,開展完善學歷教育與培訓并重的現代職教體系建設試點。2019年,南京職教致力打造技術技能人才成長“六通道”:中職與本科貫通3+4試點項目和中職與專科3+3試點項目、普通高校對口單招、五年一貫制高職教育、職業學校學生注冊入學制度、五年制高職專轉本考試、職業學校國際化升學項目,試點項目辦學成績突出,中職、高職、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的現代職教體系初步形成。2019年,升入高一級學校就讀人數達9424人,中高職貫通比例達87.8%,其中本科達到12.9%。628名學生通過考試轉入本科院校學習。
3.社會服務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構建開放共享的服務體系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南京職業教育以高標準人才供給和高品質服務供給為兩大抓手,繪制了2019年的服務藍圖。一方面,緊緊圍繞南京“三都市三名城”建設目標,積極對接南京產業(群、鏈)發展、工業園區建設以及城鄉一體化的要求,以主導產業為導向調整專業結構,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加強人才供給。2019年,新增了建筑裝飾、休閑農業經營等7個新專業。2019年度各中職學校畢業生總數15654人,就業人數15297人,就業率97.72%。對口就業12618人,主要服務南京市區域經濟發展,對口就業率80.61%,專業與就業吻合度較高,用人單位滿意度99.39%,平均月收入達3659.13元,同比增加11.84%。另一方面,加強服務供給,年社會培訓總量155262人次,設立了20個職業體驗中心,職業體驗26917人,精準扶貧項目14個,積極與陜西、甘肅、四川、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區開展對口幫扶,對口支援單位39個。
4.國際化水平和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南京與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建立常態化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和暢通的國際化人才成長立交橋。南京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首批7名學生升入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實現職校生世界一流大學的本科夢。每年近萬名農民經國際化職業培訓實現境外高薪就業。每年100多名學生升入國外高校接受高等職業教育。與博士西門子、寶馬等20多家世界著名企業深度校企合作。與新西蘭、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務實合作。16多種成熟的國際合作模式成為南京教育重要國際化元素。
5.政府保障持續發力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連續出臺促進保障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文件,分別關注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職業學校布局調整、職業教育現代化、師資隊伍建設等,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市委市政府重大戰略部署。職業教育財政保障力度不斷加大,現代化示范校等重大項目引領推動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不斷提升。